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致力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能质量治理和智能微电网等核心装备研发及其产业化,在西安有50,000平方米的研发和制造基地。
总结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明年对于光伏产业将是有着特别意义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中电建青海共和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50MW光热发电项目接连成功并网发电,希腊MINOS50MW光热发电项目多边合作协议成功签署伴随我国能源转型加速,我国光热产业的发展蹄疾步稳。
摩洛哥努奥光热电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光热电站工程,目前已向摩洛哥电网输送绿色电能数亿千瓦时。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金建祥向记者举出一组数据,以中控德令哈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为例,运行近一年来,各项主要参数均优于设计指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就超过了90%。作为全球光热发电装机最多的国家,西班牙计划到2030年开发光热发电项目5GW,并已将方案提交至欧盟。仍需政策护航未来,光热发电潜力究竟有多大?据孙锐分析,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供开展规模化光热发电基地建设的国土面积约78万km2,可支撑光热发电装机约7800GW。
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已进入战略机遇期。金建祥告诉记者,当前,国内光热企业已经步入技术超车的关键阶段。产出的能源可供现场使用,减少了天然气消耗,在发电厂使用期间可避免约14.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据11月23日Trend报道,意大利埃尼集团通过其子公司埃尼巴基斯坦新能源公司在巴基斯坦建立了Bhit光伏电站,这是埃尼集团在巴基斯坦的第一个太阳能项目。该电站建在Bhit天然气厂附近,旨在通过离网光伏系统提供绿色能源,支持上游业务。埃尼集团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的协同效应,在做出最终投资决定(FID)后仅6个月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上市Bhit光伏厂在为巴基斯坦的传统业务增加额外价值的同时,也证实了埃尼集团致力于落实低碳方案,即可再生能源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完善能源结构。
光伏电站与Bhit气体处理厂现有的发电系统协同工作,通过关闭现有的一个燃气轮机来优化运营成本。产出的能源可供现场使用,减少了天然气消耗,在发电厂使用期间可避免约14.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据11月23日Trend报道,意大利埃尼集团通过其子公司埃尼巴基斯坦新能源公司在巴基斯坦建立了Bhit光伏电站,这是埃尼集团在巴基斯坦的第一个太阳能项目。埃尼集团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巴基斯坦开展上游业务,其权益包括:Bhit / Badhra(40%),Kadanwari(18.42%),Latif(33.3%),Sawan(23.68%),Zamzama(17.75%)和Miano(15.16%)。埃尼集团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的协同效应,在做出最终投资决定(FID)后仅6个月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上市。该电站建在Bhit天然气厂附近,旨在通过离网光伏系统提供绿色能源,支持上游业务。
Bhit光伏电站的峰值容量为10兆瓦,预计年发电量约为20千兆瓦时。埃尼集团还是三个海上区块的运营商,并且在中游领域也很活跃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团队主导,是国内首个太阳能燃料生产工业化示范工程,该项目建设于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FD9#以东,纬五十三路以南,FD15#以西,纬五十一路以北区域。液态太阳燃料合成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项目,即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项目,由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高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三方合作开发建设。
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此十分重视,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和法规都明确鼓励新能源发电和节能项目的发展。项目建设年产1440吨甲醇装置,占地289亩,项目总投资为14100万元。
因此,积极推进甘肃地区等太阳能丰富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中试和工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0MW光伏发电分项工程,符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本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太阳能燃料生产示范工程,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实现电解水制氢,收集外排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甲醇,形成低碳运输燃料,最终实现甲醇重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在重卡等商用车上的技术应用,变废为宝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兰州新区社会影响力,发挥聚集效应,吸引一大批精细化工科技成果到兰州新区孵化落户,提升精细化工园区技术层次,形成相辅相成的持续化绿色发展模式。同时,项目暗含了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功效,是太阳能制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产品甲醇作为最基础的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甲醛、二甲醚、醋酸等化工产品,也可用作生产烯烃、芳烃、汽油等化学品或燃料,以缓解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且产品甲醇燃烧后又变成碳、氧、氢,从而形成循环、持续的绿色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同时,项目重点研究高效电解水制氢以及固溶体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提高光伏电能的利用率,开拓太阳能利用的新路径。因此,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部分煤电,适当减轻能源对外依靠的压力,对改善当地的电源结构和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随着2000年9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各省市人民政府对新建、扩建火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的力度逐步加大,新建和改建火电厂成本将大大增加,必将制约火力发电的建设和发展。项目主要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大系统单元组成。
我省及我市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实现当地能源工业发展规划目标,促进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甘肃将利用各种途径来发展新能源。通过装机规模为10MW的光伏发电单元向2台1000立方米/小时的电解槽供电实现电解水制氢,所制取的氢气与汽化后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合成甲醇。
本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大系统单元组成本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大系统单元组成。
项目建设年产1440吨甲醇装置,占地289亩,项目总投资为14100万元。随着2000年9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各省市人民政府对新建、扩建火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的力度逐步加大,新建和改建火电厂成本将大大增加,必将制约火力发电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装机规模为10MW的光伏发电单元向2台1000立方米/小时的电解槽供电实现电解水制氢,所制取的氢气与汽化后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合成甲醇。液态太阳燃料合成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项目,即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项目,由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高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三方合作开发建设。本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太阳能燃料生产示范工程,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实现电解水制氢,收集外排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甲醇,形成低碳运输燃料,最终实现甲醇重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在重卡等商用车上的技术应用,变废为宝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项目重点研究高效电解水制氢以及固溶体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提高光伏电能的利用率,开拓太阳能利用的新路径。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兰州新区社会影响力,发挥聚集效应,吸引一大批精细化工科技成果到兰州新区孵化落户,提升精细化工园区技术层次,形成相辅相成的持续化绿色发展模式。因此,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部分煤电,适当减轻能源对外依靠的压力,对改善当地的电源结构和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团队主导,是国内首个太阳能燃料生产工业化示范工程,该项目建设于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FD9#以东,纬五十三路以南,FD15#以西,纬五十一路以北区域。同时,项目暗含了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功效,是太阳能制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产品甲醇作为最基础的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甲醛、二甲醚、醋酸等化工产品,也可用作生产烯烃、芳烃、汽油等化学品或燃料,以缓解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且产品甲醇燃烧后又变成碳、氧、氢,从而形成循环、持续的绿色清洁能源利用技术。
我省及我市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实现当地能源工业发展规划目标,促进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甘肃将利用各种途径来发展新能源。因此,积极推进甘肃地区等太阳能丰富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中试和工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0MW光伏发电分项工程,符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
项目主要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大系统单元组成。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此十分重视,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和法规都明确鼓励新能源发电和节能项目的发展标准体系改革以来,各社会团体也在积极开展光伏领域内的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但与IEC、SEMI 等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标准质量不高、认可度低、行业影响力弱、企业应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2 对策建议2.1 加强顶层设计依据能源转型目标与气候变化承诺目标,倒推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
2) 通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能扩张。3) 企业规模和实力也位居全球前列。
虽然我国在晶硅电池的研发上后来居上,不断创造世界纪录,但是在薄膜电池、量子点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上储备不足,一旦出现产业化颠覆性技术,可能会给我国光伏产业带来沉重打击。1.1.3 产业化技术水平全球领先近几年来,我国太阳电池量产效率以年均0.4%~0.5% 的速度快速增长,产业化技术水平一直全球领先。
我国高效PERC 太阳电池的量产化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骨干企业量产PERC 单晶太阳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突破22.6%。2018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占2018 年所有新增电力装机量的36%,高于其他能源居于首位。
发布评论